8月27日至30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2025数博会”)如期而至。作为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盛会,数博会已成为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和推动产业创新合作的关键平台。展会期间,华为云“AI CITY”核心展区系统性展现了其在城市智能化领域的领先理念与实践成果,并联合广州白云、宜兴、贵阳贵安三大城市及地区打造标杆案例,谱绘了一幅AI赋能城市“智”理百花齐放的现代化图景。
“模型+知识”双轮驱动,AI CITY系统化推进城市智能跃迁
城市是实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性、系统性跃升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华为云坚持为城市建设符合发展需要、匹配产业特色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动城市智能化全面升级。
为支撑城市实现系统性、整体性跃升,华为云创新提出AI CITY理念,以“基础设施先行、应用导向牵引”为策略,以“模型+知识”双轮驱动,构建“1234MNX”架构体系,包括1个分布式智能云底座、AI安全和AI运维构成的2个保障体系、AI模型平台、AI数据平台、AI原生应用平台组成的3套AI工程平台、M个数据资产与N个模型资产、涵盖算力及云服务运营、模型运营、数据运营、应用创新及生态运营的4类运营,以及覆盖泛政府、工业、矿山、气象、文旅、医疗等X个行业的应用创新。
目前,华为云AI CITY已在全国多地落地开花。在新疆克拉玛依,华为云基于昇腾AI云服务部署了DeepSeek-R1全参数大模型,并通过Deepseek+RAG方案帮助政府打造政务专业知识库,缓解NLP大模型存在的知识幻觉、政策信息滞后等问题,推出可办理社区事务的“数字社工”;在贵州,华为云携手贵州文旅打造了“黄小西”旅游助手,为游客提供深度个性化的行程规划与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旅游体验。
数据显示,华为云已服务全球900多个政府项目,并与中国160多个城市共建一城一云,持续夯实智能世界的云底座。
全面铺开、多城落地,AI CITY构建城市发展新范式
赋能城市精“绣”“智”理,广州白云“革命性重塑”智慧城管体系。面对城市治理的复杂挑战,广州白云城管携手华为云构建了“1+4+N”智慧城管体系:涵盖一个智慧城管大平台,赋能整体性转变;四条有机实施路径(管理部件可视化、人员考勤线上化、日常作业工单化、群众参与多元化),形成城市治理闭环;多项城市管理场景(环卫保洁、市容秩序、环卫收费等)覆盖,实现革命性重塑。以实施路径为例,该系统做到了部件可视化、考勤线上化、作业工单化等,让城市治理不再是难题。该项目已先后斩获全国性奖项11次,收获了广泛认可,并在全国多个地区成功推广。
引领安全新范式,江苏宜兴打造城市“数字防线”。华为云携手宜兴为天机镜打造了开放模型平台,为后期更多模型接入开放接口。目前,天机镜已支持城市生命线、企业生产安全等各类安全场景,未来还会将能力扩散到政务、教育、医疗等行业,真正做到“千模百态”赋能“千行百业”。同时,华为云支持平台实现大屏交互、数字人交互等多交互形式,让模型能力随手可得,真正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方便易用、生态开放及持续发展的智能体模型。以城市内涝场景为例,该系统可以完成从智能问策、预警预测到一键派单、总结报告的全程自动化,做到强监测、精预测、早预警、快处置。天机镜不仅推动宜兴的城市安全治理从“以治为主”转向“以防为主”,更为未来的城市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造全国首个AIPMC, 贵阳贵安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提速。作为国家算力枢纽核心区,贵安新区携手华为云,聚焦“云、数、网、算、模”五位一体能力建设,围绕酱酒、煤矿、有色、化工、电力、钢铁、建材、新材料等8个重点行业及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旅游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等4个重点领域,进行场景拓展与行业应用开发,实现政务提效与行业赋能。在政务智能化应用方面,贵阳建成全国首个森林防火大模型,实现风险秒级发现、预案一句话生成;在煤矿智能化应用方面,孵化全国首个瓦斯浓度预测大模型,实现提前5分钟、准确率90%的高精度预警;在磷化智能化应用方面,通过工艺优化实现年节约成本1500万元。这些行业实践,充分展现了AI推动产业焕新和赋能城市治理的重要价值。
在推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华为云也收获了市场的青睐和认可:在IDC 2024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报告中获整体第一,其中政务云专属云连续8年位居榜首,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在能力与战略双维度获评“领导者”,政务大模型在2023及2024上半年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并入围2024信通院产业图谱。这些成绩背后,是华为云以AI CITY为载体,推动城市数字体系全面重塑的决心与能力。
AI CITY不仅创新了技术方案,更描绘了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华为云正与城市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未来。面向AI发展的新时代,华为云将继续深化“模型+知识”双轮驱动,构建开放、可持续的城市智能生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一路向前。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